卧龙小说网> 悬疑灵异> 霞浦高中推理纪事涟> 第四章 夕风悄然起 不掩花荫露

第四章 夕风悄然起 不掩花荫露

第四章 夕风悄然起 不掩花荫露

(题出土井晚翠《天地有情·哀歌》:われはた泣かむ花の蔭

其花掃ふ夕風に)

出行需要的东西,折居同学已然准备就绪。不过,我却对另一个问题产生了疑问:在我阅读过介绍花轮那一带风土的书籍后,我发觉,折居同学回程的时间点似乎找不出什么理据。在暑假,七夕和盂兰盆这样的重要节日,又或是惠比寿祭这样的地方性大型祭典,这才是和家人团聚的良好契机。但我查阅过花轮当地的风土,得知折居同学的行程,和当地重要节庆的日程都是错开的。这便让我有些不解。

“为什么折居同学要选在这个时候回花轮呢?有没有什么地理或者风土上的缘由呢?”

“啊,说起来,的确没和你们说过我为何回实家的原因呢。”听到这个问题的折居同学猛地一省。“我回花轮,是爷爷将我和爸爸召回去,打算让我按照家族里的惯例,去做一个神社的寄名氏子。”

寄名氏子这个名字,由于我也阅读了不少传统文化的资料,得以知道其原委。由于社会的现代化,人们的信仰心在逐渐减弱,神社召集周围人群举办大型活动的“神事”功能正在逐渐减退,而渐渐向“信仰符号”转变。不少神社也在迎合这种转变,在传统的“通过亲临神社献纳贡品成为氏子”模式之外,还新创设了“将名字辑录在神社簿册即可成为氏子”的挂名模式,这便是寄名氏子的由来。这种“因势制宜”的模式,历史上的一向宗便有类似的影子。

“由于你和你的父亲在霞浦,而实家在花轮,所以便采取这种寄名氏子的模式吗?”

“是的,那里其实留不住年轻人。”

“这里的风土我姑且做了一些了解,可是人文上的资料着实是没有。如果可以的话,折居同学,能不能为我介绍一下你实家的人情风貌呢?”

“好吧。不过话说在前头,希望你听过之后不要取笑。”

“人情大过天,天大是人情,人情从来没有取笑的理由。”

“那我可就说了。我的实家,是花轮那里的一个村,叫夜祭町。这个地方地处山脉的半包围中,按地形可以算个盆地吧。由于这种闭塞的地形,长期以来,与外界的交流也比较少,但更重要的一点是,这里的学校和教育很差。嘉茂同学,你出自文化家庭,恐怕是难以相信的吧。你能够想象,曾经的夜祭町,在偌大一个群山环抱的地方,竟然没有一个能够识字的人吗?”

“这个曾经,是多久前的事情?”我的确是难以置信。倘若是一百年前的时代,交通闭塞的乡村地区未能普及文化和教育,这倒是所在多有,但若是二三十年前,教育在全国已经普及并公益化之后,这样的“被差别地区”反倒是有些不正常了。

“的确有一定的历史了,大约在我爸爸出生后,夜祭町就有了学校。不过,就算是有学校,建立的也只是那种一所学校从小学读到高中,所有学龄由一批老师来教的那种乡村学校。毕竟,在几十年前,人们就开始不愿意留在这里了。有条件的,都想方设法让到了读书年纪的子女走出山里去读,这里的学校,根本就留不住人嘛。”

有一部描绘悠然的乡村恬淡生活的动画,那里的旭丘分校便是折居同学口中所说的这种若干个年级同处一个教室,教师也由同一批人担当,教学也以自学为主的乡村学校。另外,我也听闻过其他一些地方的学校见闻,这种现象在少子化的乡村并非孤证。乡村难留住年轻人,这个现象不由得引发了我心底的又一阵感叹。

“人越来越少,地方却依然那么大,每个人的田产便也越来越多。比如,就拿我家来说吧,爷爷那一代的时候,夜祭町有很多农户,我们家的水稻田大概也就是堪堪一亩半,还是东一片西一片的零碎状态。但在后来,这些土地经常发生转手。有的是家里的长辈去世,后代不愿意继续在这里耕种,所以想卖掉土地,拿着钱到更好的地方发展;有的是为了将子女送出夜祭町,也把土地转让他人,作为送出子女的备蓄;也有的,是因为在外面打拼出了变故,于是夜祭町里的田产也都废弃,进而被其他人占领了。久而久之,到了我出生的时候,家里的田产已经连成了一片,算下来得有四五亩,一年忙活下来,收成不但足够养活家人,还能有不少富余。这样说起来,我们家看上去似乎很满足夜祭町的生活吧?其实并非如此。

“夜祭町出去的都是什么人呢?自然是年轻力壮的人为主。剩下的都是安土重迁观念特别重的,又或是实在上了年纪,搬出去困难比较大的。这样一部分人,在干农活上面肯定不如年轻力壮的人们效率高吧?所以,夜祭町里一直有一种我说不上来,但感觉很怪的气氛:明明是一个自给自足,靠种地为生的,封闭的小农村,但现在在村里的人,要么想着怎么出去,要么就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我小时候还在夜祭町生活的时候,还依稀记得村里人干农活时互相帮助,收成时一起喝酒庆贺的场景;但现在,我过年回到夜祭町,却发现这里的人们一个个面无表情,好像……就好像傀儡一样。”

“折居同学,你是夜祭町出身的人,我接下来的这段话可能会对你有所得罪。你所说的这种现象,其实不仅存在于夜祭町,也不仅就是出现在这种时机下。比如,战火即将蔓延到某个小村,年轻力壮的人都逃往外地,村里只剩下老弱病残,田地无人耕种,在村里的人惶惶不可终日,这种状态,与夜祭町的现状也有几分相似之处吧?我姑且对社会研究方面还有些心得,这两种情况,实际上都可以归结于一个相同的原因,那就是——可预见的灭亡命运。夜祭町劳动力缺失,等这一辈逐渐老去之后,夜祭町终究会被城市化的浪潮所吞没。面对战火即将灭亡小村的命运,他们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吧。”

“嘉茂同学,你说的的确很有道理,不过夜祭町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那便是这次我回去的理由——神社。夜祭町似乎是因为这种地形,以至于科学本身和科学设备虽然传入,但科学观念始终被挡在了大山外面。村里人对于神社依然有着非常虔诚的信仰心,并且,直到现在,还有各种各样的神事、神迹出现。”

所谓神事神迹,一方面是神道教将常识无法解释的一些现象归结为神力;另一方面则是信仰这些神力而举行的相应的宗教仪式。仪式是由人来举办,这并不违背常识,倒是之前一些“常识无法解释的现象”至今依然在发生,这一点让我很有兴趣。

“我虽然出自阴阳学世家,可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人已经像折居同学那样,有着充分的科学观念,对我们家原本的吃饭技巧占卜术数并不相信,其实不妨在这里说穿,我们家几代人也从未将它当真。但在科学观念已然普及的现代,之所以有人依然相信占卜,自然是因为他们见到了科学观念无法解释的事情,所以才会求助于占卜。我这段话,或许便是夜祭町里神迹不断出现的动机猜测:这些神迹,会不会是夜祭町的神社为了笼络这些浑浑噩噩的人的信仰,而刻意伪造出的呢?”

“嘉茂同学的意思是,神社在伪造神迹?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比如这次,折居同学返回实家,是为了进行挂名氏子的仪式吧。换个角度来说,可不可以认为,这就是夜祭町的神社牢牢掌控当地信仰的反映呢?折居同学和父亲都已经搬出夜祭町生活,但留在那里的爷爷依然要求你们返回,并且坚持将你的‘籍’落在夜祭町的神社里。这样的行动,不就是‘你爷爷的信仰’极其浓厚的证据吗?”

“嘉茂同学这样想是没错。可是,挂名氏子只是一种无关痛痒的事情吧。他是我的爷爷,为了满足他的愿望,就算这是夜祭町的神社笼络信仰的把戏,这也不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吧。”

“不然。夜祭町神社这样做,自然有它的道理。我可不相信,一座山里的神社,会毫无来由地花费力气伪造神迹。之前,折居同学不也说了,夜祭町的年轻人正在不断流失吗?我认为,这就是神社的目的,希望通过信仰心挽留住尽可能多的年轻人为本地服务。否则,神社办神事,造神迹,我不认为他们会徒然为‘丰富留守者的生活’的名义给这些老人们表演节目的。”

“刚才,嘉茂同学说的不也仅仅是一种可能,神迹到底是不是伪造可还没有认定吧?虽然几次相处的经历已经告诉了我,嘉茂同学对事理的判断非常厉害,但这是事关我家乡的评判,我并不愿意在没有证明之前就被笼统地下结论。”

“那么,我们不妨探讨一下结论。折居同学,所谓的‘神迹’具体有什么呢?能不能给出具体的例子?”

“啊,比如秋天,树叶上出现各种奇形怪状的文字,只有神社能够解读;或者在田地里的稻草人身上,会出现挂着古老汉字的飘带等等。”

“这些不都是靠人力可以完成的吗?只要趁夜,这些工作都可以通过神社的人或者雇人来直接完成吧。更重要的是,恰巧是这些‘神迹’要达到‘神迹’的效果,不就暴露了,制造神迹的人必须拥有超出周围人的认知水平的事实吗?”

唐土古书《三国志》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曹操接到了匿名的诽谤信,很是恼火,责成属地官员国渊侦破此案。国渊的做法是:他发现诽谤信的原文中有不少引用了唐土赋文名篇《二京赋》的句子,便断定,诽谤信的作者是个通晓文化,尤其擅长《二京赋》研究的学者。时值三国乱世,文化和教育难以普及,于是,他在办公地点召集了下属的三个年轻人,令他们化装成学者,分头找属地内的学者,尤其是擅长《二京赋》的研究者求学。很快地,这些年轻人便找到了可疑对象,通过求学时的笔迹往来作为证据,立刻便核实了此人的身份。这段故事便反映出了,拥有超越平均水平的文化水准,同样会在言行中不自觉地暴露。这个故事的模型同样在当代唐土被使用。作家余秋雨有一篇《绑匪的纸条》的作品,同样也是“因为不自觉地透露出自己拥有超越常人的文化水准,才导致自己被抓获”的故事。

现在,要制造神迹的人,同样需要拥有高于夜祭町其他人的文化水准。折居同学说过,夜祭町的文化水平堪忧,唯有新近的一两代人才接受了一些文化知识的教育,而这些人的视界一开,又纷纷寻找外出的门路。这样一来,留在夜祭町的群体,和“文化水平极度欠缺”的群体,这两个群体的“值域”是惊人地重合的。可以猜测,他们无法看懂的稻草人上的飘带,又或是树叶背后的文字,若是拿到高等学府,恐怕并不能掀起太大的波澜。

神社常年从事文化工作,就算是言传身教,在这里工作的人们也足以拥有超出周围人的文化。倘若不是他们,又能是谁呢?若是学校里的那位老师,职业素养不会允许做出这种涉及迷信的事情,并且一套教师班底,何来财力去制作足以被人注意到的数量的特制叶片呢?

所以,人为神迹的制作,只能由神社方面来完成。只有他们有动机,有能力来制造神迹。听完我这番理论的折居同学陷入了思考。她方才的言语,分明表露出,她已经在不知不觉间被根植了夜祭町的信仰,而我的话无疑是击向信仰根源的一锤。


霞浦高中推理纪事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卧龙小说网http://www.wolong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好书推荐:《我与女鬼H生活》《抓到你啦》《重生末世:空间屯粮养崽崽》《诸天地球大融合》《灵境行者》《这个QQ群绝逼有毒》《我从末世归来》《黎明之剑》《美人皮包骨》《宇宙职业选手》

目录 加书签